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玩手机的时间,比方说每天玩二十分钟,到时间了,孩子就不能玩,如果父母完全不给孩子玩手机,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。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,主要是缺少父母的陪伴,让她感到孤独,从而沉溺于手机中。
父母要培养宝孩子的兴趣爱好,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,平时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现实中的游戏,还可以带孩子去爬山等。最好是定期参加一些活动,这样孩子从准备参加活动到参加再到活动后到总结,其实是占用她很多时间的,慢慢的把她的娱乐时间用其他有益的事情占用掉。
父母平时不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,对孩子能起到正面的影响,如果父母自己手机不离手,怎么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呢。大人自己也喜欢玩手机,所以也希望家长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哦,虽然我们要帮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,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太急于求成,也需要一步一步的来,尤其是要努力激起孩子内在的动力,让孩子自己愿意摆脱手机。
通常孩子一回家就玩手机,其实是亲子关系关系不够好,她跟父母没话说,所以才会沉迷于手机,家长要找一些共同话题或爱好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。
引导总是要比教导更有效,强制禁止孩子玩手机,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,因为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愉悦的,家长破坏了孩子这种美好的心情自然会受到孩子的抵触,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这样孩子就会偷玩手机。既然禁止不了,我们不妨换个角度,做些约定加以限制,这样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。
沟通是解决孩子偷玩手机的关键一步,与孩子建立开放、诚实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。家长可以问孩子关于他们的游戏习惯和兴趣的问题,倾听他们的看法,尊重他们的意见。通过这种方式,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,从而更容易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游戏习惯。
在家里,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的,这样长期以往,对于眼睛和孩子的心理都不好的。家长平时工作就算再忙,也要在假日抽一些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,参加一些有益的健身活动,或者走走动物园、博物馆等等,对于孩子都是有好处的,而且能够让孩子从网络游戏中出来。
当孩子遵守了家长设定的玩手机的时间限制,或者参与了其他积极的活动时,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。积极的强化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控制和自我奖励的能力,从而更好地管理游戏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