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

我们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,在学习中,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那么,到底有哪些学习习惯是值得学生建立的呢?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呢?

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

1、主动学习

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,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,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。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,并能坚持始终。

2、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

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。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,根据学习内容,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,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。这样做,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,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。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,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,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。

3、复习一天学习到的内容

这是很多学生都会忽略的一件事情,总以为自己已经学习过这个课程,那就是会了,然后就不会在看自己的学习内容。这是很错误的一种做法,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一定期限的,如果不复习那很容易忘记,都说“温故而知新”,学生要时常复习自己学习过的内容,这样才不会忘记。

4、清晨的时候学习看书

每天清晨的时候,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,运作了一天的脑袋也在清晨的时候最为放松,这个时候学习或者看书的话,会有新的思路和启发。而且,清晨读书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,这个时候不论是复习还是预习,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,但很多学生都并不习惯这样,家长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的监督。

5、各学科全面发展

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,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,不能偏科。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,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。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,可以适当降低标准,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、中期目标、远期目标,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。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。

6、预习

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,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。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,认真研读,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、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,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,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,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、去学、去练。

7、认真听课

上课时,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,还会用动作、表情传递信息,用眼神与学生交流。因此,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,跟着老师想,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。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,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。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,精力集中;抓住重点,弄清关键;主动参与,思考分析;大胆发言,展示思维。

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?在专心听讲的同时,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。对重点内容、疑难问题、关键语句进行“圈、点、勾、画”,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。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,归纳知识要点,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,作业写完后,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,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,形成单元、章节知识结构,在大脑中勾画图式。